尽管用电高峰尚未到来,但今年电煤将发生重大变化。
国家安监总局办公厅副主任郭云涛预计,继中国去年净进口煤炭1.03亿吨以后,今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煤炭进口国,预计净进口1.7亿吨。
考虑到“十二五”期间煤炭需求和进口还会增加,下一步如何建立一个节约、清洁、安全、稳定、可靠的煤炭供应体系,成为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应地,如果为了实现国家碳减排目标,核能、太阳能、风能等如果不尽快跟上,可能煤炭的供应保障难度会加大。“如果其他新能源达不到预期的规模目标,煤炭的需求可能还要加大。”郭云涛在6月5、6日举行的2010年中国煤炭兼并重组峰会上说。
根据了解,2009年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量已经超过30亿吨。化石能源占到91%。其中,煤炭占68.7%,石油占18%,天然气占3.4%,非化石能源,即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仅为9.9%。
尽管中国的水能、风能、太阳能等资源丰富,包括核电也可以加快建设,但是如果投资不能达到预期收效,并且不能并入电网,那么煤炭仍将占到整个一次能源的很高比重。这会对2020年碳指标的完成造成压力。
煤炭需求持续增加
国家能源局等部门正在加紧研究“十二五”能源以及分项的煤炭等相关规划。根据目前的初步研究,“十二五”期间煤炭需求仍将快速增长,因此下一步如何保证煤炭的有效供应,是一个重大问题。
以“十二五”GDP(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单位GDP能耗年均下降3.7%,能源弹性系数(能源增长与GDP增长速度的比例关系)为0.51计算,到2015年,中国需要的一次能源消费量将达到42亿吨标准煤。
而根据国家能源部门的初步测算,预计到了2015年,在一次能源总的需求量中,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以及石油天然气提供的能源能力有限。
预计到2015年,水电可以提供2.6亿吨标准煤的供应能力,风电可以提供0.57亿吨标准煤供应能力,其他的生物质能有2000万吨标准煤,核电有6800万吨标准煤,石油天然气有2亿吨标准煤。
以上总共有提供5.14亿吨标准煤的能源供应能力,其余的还有26.8亿吨的能源供应需要煤炭提供,这折合约38亿吨煤炭。
2009年我国原煤生产量达到30亿吨,如果2015年需要38亿吨的煤炭需求量,则除了需要国内加快生产外,对外进口也需要增加,但是这可能会遭遇国际市场抬价的问题。目前全球的贸易量是8亿吨左右,中国净进口了1亿吨煤炭。日本有专家预计中国进口煤炭可能在未来10-15年达到8亿-10亿吨的水平。
“如果如日本专家所言,中国大量进口煤炭,势必导致像铁矿石一样,价格被国外抬高。”国家安监总局办公厅副主任郭云涛说。
能源结构调整压力加大
而不管上述情况是否变为现实,“十二五”期间产业以及能源结构调整压力加大,将是不争的事实。
以煤炭为例,目前在建的120万吨大型煤炭矿井有315个,年产能力6.7亿吨,国家“十二五”预计将大型煤矿产能比重提高到50%以上,同时全部关闭30万吨以下的煤炭矿井。而目前45万吨以下小型煤炭矿井仍占大多数。
国家相关部门近期将出台一个加快煤炭安全生产、提高大型煤炭产能,以及综合利用煤炭资源的政策。并有望在“十二五”加快煤层气的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开采的综合回收率也将达到50%以上。
国家也确定将新疆纳入国家大型煤炭基地计划,至此,全国的大型煤炭产业基地将达到14个。“不过,很多小型矿井仍暂时提供了大量的煤炭生产供应,短期内如果都取消,将导致煤炭需求紧张。”一位分析专家说。
据悉,国家“十一五”相关规划,提出2010年煤炭产量规划在26亿吨,实际今年产量将达到32亿吨,超出6亿吨。相应 “十二五”期间规划的煤炭需求是38亿吨,如果该数字被大幅突破,可能会导致国内煤炭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加大。
“‘十一五’把煤炭(规划)压低,实际数字远远被突破,‘十二五’压低煤炭不行,因为能源需求是刚性的。” 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司长方君实说。
事实上,这种煤炭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加大的情况,在电力以及其他能源领域也存在。
比如2006-2009年,国家已经淘汰了6000万余千瓦的小火电,今年预备再淘汰1000多万千瓦。但是目前全国还有单机30万千瓦以下的纯凝火电机组约7000万千瓦,火电单机平均规模还只有10.31万千瓦,这些机组很多属于独立电网,或处于电网末端,或未到期,淘汰难度加大。
对此,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此前强调,随着关停工作的深入,现役小火电机组地域分布更加分散,集中建设难度进一步加大,影响了企业关停的积极性。
但是下一步各省级主管部门要加快关停机组的力度,接受社会监督。“各地区、相关企业要制定周密方案,把工作做好,确保关停任务如期完成。防止小火电机组死灰复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