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报】 本轮国际油价下跌,是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原油供求失衡、地缘政治冲突和美元走强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因素:
一是经济偏弱。2014年全球经济走向复苏,但不同经济体发展不均衡。除了美国,新兴经济体、中东部分地区、欧洲和日本的经济在2013年、2014年表现均令人失望。新兴经济体结构性问题凸显、转型升级压力巨大。全球经济增长减速造成企业信心和投资意愿下降、需求不足、产出降低、货币流通减速等一系列问题,石油、煤炭、铁矿石、铜、黄金等大宗商品价格都岀现了大幅下跌。
二是供求失衡。从供需形势来看,供应充足与需求疲软打破了国际石油市场持续多年的平衡局面。
在供给方面,美国页岩油开发的产能持续释放,成为近年原油产量增长最快的国家,改变了国际石油市场的形势和格局。欧佩克原油产量也出现了增长。2014年前三季度,全球日均石油供应9230万桶,其中欧佩克日均供应3606万桶。
在需求方面,2014年的原油需求增长降至2009年以来的低点。国际能源署、石油输出国组织和美国能源信息署均持续下调2015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预期。国际能源署在2014年10月的《石油市场报告》中,预测2015年全球石油日均需求增长110万桶,比2014年9月的预测下调了10万桶。曾经的“需求大户”中国,2014年新增需求不超过25万桶/日且继续缩减。全球石油供大于求。
三是地缘冲突。俄乌纷争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与欧美的地缘战略冲突,多国卷入纷争。或许,该事件标志着俄罗斯与欧美间合作、妥协的时期结束,影响了俄罗斯与欧盟的传统能源关系。虽然,该事件未对国际石油市场造成直接影响,但供过于求的形势更明显。
四是美元走强。随着美国经济复苏、美元走强,一定程度上压制了油价,影响了国际油价的走势。研究表明,15年来国际油价与美元指数保持着较高的负相关性。2014年7月起美元走强,至11月底美元指数已突破89点,创4年来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