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虽是夏日炎炎,对于煤炭行业来说却是严冬。今年上半年,国内煤炭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的弱势格局,一路走低的价格让煤炭企业承压。如何看待煤炭市场逆转?在多变的市场面前,煤炭行业的发展有何障碍?煤企的路又在何方?
站在煤炭工业“十二五”及长远发展战略的高度,我们还面临着诸多矛盾和问题:
一是煤炭资源保障程度低,资源供应面临潜在风险。我国大型整装煤田主要集中在晋陕蒙宁和新疆地区,其他大部分产煤地区资源赋存条件较差。煤炭资源开发越来越向晋陕蒙宁等西部地区集中,煤炭调出区与主要消费区的距离增加;原来一些煤炭调出省逐渐转为煤炭调入省,全国煤炭安全稳定供应保障的难度加大。特别是要关注进入“十三五”以后,全国煤炭需求量在40亿吨以上再逐年增长,在这种情况下的煤炭资源保障问题。
二是矿井数量多,产业布局趋同,非煤产值效益低,结构调整面临挑战。我国小型煤矿数量多,生产集中度低。目前全国30万吨以下的小型煤矿有1.2万多处,占全国煤矿总数的80%以上。开采深度增加,煤炭生产风险增加。目前全国已经有千米深井39处(其中,山东24处、江苏5处、辽宁7处、河北2处、安徽1处),最深的达到1450米。煤矿深部开采面临的冲击地压、地热、高承压水、瓦斯等自然灾害与职业健康问题。在煤化工产业发展进程中,也存在“逢煤必化”、“以煤养化”、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的问题
三是煤炭生产消费持续大幅增长,环境问题凸显,生态环境约束强化。目前全国煤矿采空区土地塌陷累计达100万公顷左右,每年新增采空区6万公顷左右;煤矸石堆积占用大量土地,并造成严重土壤污染;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有害重金属排放不断增加,酸雨面积达120万平方公里。由于我国持续快速的煤炭消费增长,温室气体排放居高不下,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国际社会舆论压力。
面对如此多的障碍,煤炭行业的发展可谓困难重重,尤其这几个月一路走来跌跌撞撞,一直处于下滑状态,这让国内的煤企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寒冬,日子着实不好过。而目前需要国家政策指导和市场调控,一只“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来迎接煤炭的第二春,扭转不利局面。积极应对危机,从以下几方面采取应对措施。
(1)控制煤炭进口
近年来煤炭进口数量增长较快,今年上半年煤炭进口量达到1.4亿吨,对国内煤炭市场尤其是东南沿海市场形成较大的冲击,对市场价格、市场份额以及市场分布都有影响。
美国坑口发热量为5800大卡报价22.68美元/吨。煤炭铁路运输成本为每吨0.0194美元/英里,运送至西海岸运费估算将达到平均18.82 美元/吨。由巴拿马干散货船运送至中国秦皇岛港的海运费用平均每吨22.74美元,按照17%的增值税税率进行计算,美国动力煤的到岸价将约为75.16美元/吨。按1:6.35的美元汇率,上述美国煤炭若运到秦皇岛,价格只为477元/吨。进口煤炭对国内市场的冲击不可小视,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
过去10年,美国煤炭年产量基本稳定在11亿短吨(0.907吨)左右;2011年,美国煤炭出口量1.07亿短吨,其中焦煤占 65%,动力煤占35%。但是,发生在美国的页岩气革命,导致美国煤炭在发电量中的占比下降,动力煤过剩的局面难有实质性改善。齐鲁证券预计,美国动力煤出口量将显著上升。
由于品种、产地、来源等不同,很难简单比较进口煤与国内煤的优劣。有序的煤炭进口可以对国内煤炭产品结构、市场价格等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我们注意到近年来我国南方地区大量进口、使用低热值的褐煤,从理论上讲是用高端能源换低端能源,实质上也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环境压力。因此,我们应加大国内紧缺优质煤种的进口,适当控制高硫、低热值的煤种及褐煤进口,科学合理地利用国际煤炭资源。
(2)应抓住当前契机改革能源价格形成机制
在目前市场行情下,现货市场价格已经逼近重点电煤价格,对于电煤双轨制改革的确是一个契机。但取消双轨制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存在许多现实问题,必须从机制、体制上加以解决。同时,单纯地取消双轨制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煤电矛盾,因为电价未实行市场化的情况下,煤价的市场化必然会引发煤电矛盾。应抓住当前能源供应相对宽松时机,从改革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入手,建立能够反映能源资源稀缺程度的能源价格机制,促使能源成本、价格接近市场价,让能源价格形成倒逼机制,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3)等待下一个“黄金十年”
任何商业活动都是有周期性的,金融如此,煤炭也是如此,所谓“黄金十年”的说法只是经济人士对于煤炭行业上升期的一个说法。 虽然目前煤炭行业因为各种因素处于下行状态,但不可否认的是煤炭仍然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因此我们需要用以下对策来对待未来的形势。
一、充分认识我国短期煤炭供应宽松与长期总量不足的客观形势,实施煤炭总量控制措施,提高全国煤炭长期稳定供应保障能力。近10多年来,在市场需求大幅增长、煤炭价格上升、行业效益好转等多重因素引导下,煤炭产能建设速度加快,煤炭产量大幅增加。现阶段,受国际金融危机深度影响,我国经济增速下行,煤炭市场需求放缓、价格下滑,煤炭产能过剩压力显现(从煤炭投资与产能建设分析,“十一五”期间共完成投资1.25万亿元,加上2011年的4700亿元,共计1.72万亿元,按800元/吨产能建设计算,可形成产能21亿吨,其中5亿吨转入“十三五”,“十二五”净增产能16亿吨,加上现有煤矿产能,全国煤矿总产能近期过剩的问题明显)。但从长期发展趋势看,我国煤炭总量还将保持适度增加,“十三五”以后,全国煤炭需求量将在40亿吨以上继续发展,我国煤炭短期总量宽松与长期不足的矛盾突出。
二、充分认识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紧迫性,大力发展以煤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产业。坚持以煤炭资源开发为龙头,以提高资源回收率和与煤伴生资源综合高效利用为目标,以产业链延伸发展和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为主要发展模式,合理布局相关产业。推广应用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回收率,加大原煤入洗比例,加快煤层气开发利用,推动煤矸石、粉煤灰、矿井水等二次资源的综合利用,为发展以煤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产业奠定基础。鼓励煤炭企业之间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广大同塔山煤矿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和神华宁东煤化工产业园区建设经验,在大型矿区或煤炭集中开采区域,发展产业集群,实现集聚生产、集约发展,构建资源、环境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根据煤炭资源、区域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容量,适度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支持大型企业瞄准现代煤化工发展前沿,鼓励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引进消化再创新,发展现代化煤化工技术和工艺,建设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具有规模效益的现代煤化工和循环经济骨干项目,推进煤炭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与优化。
如果“黄金十年”的说法成立的话,那么我们现在所要做的就是等待下一个“十年”。
摘自:中国能源网